WFU

2018年2月16日

《葉問.詠春》、《葉問宗師內傳》傳記讀書心得


作者:潘釔天




幾年前看了甄子丹飾演的葉問電影,讓我對詠春拳這套「攻守合一」、「借力打力」的武術很有興趣。後來有機會跟著一位從加拿大來台居住 20 幾年的狄仁傑師傅,一起學習詠春拳。他雖然是外國人,但在教拳過程中會用精準的中文,解釋每個招式的概念。

狄仁傑師傅習武詠春拳超過 20 年,師承葉問外甥,有「台灣詠春拳之父」之稱的盧文錦


狄仁傑早期與盧文錦師傅(葉問外甥)學詠春拳


認識葉問的三本書


2008 年甄子丹飾演的電影葉問上映後,葉問的長子「葉準」,在同年出版一本介紹葉問與詠春拳的書「葉問.詠春」;2010 年出版「葉問.詠春 2」。

2008 年的「葉問.詠春」主要是講述整套詠春拳的歷史、拳法的科學原理、電影中的葉問與本人的異同;2010 年的「葉問.詠春 2」專訪 14 位葉問的弟子、朋友、親人,藉由他們回顧與葉問相處的過程,形塑葉問真實的形象與個性。

葉準也曾在 2010 年上映的「葉問前傳」中,飾演葉問去香港求學時的詠春拳師傅「梁碧」。(葉問去香港之前,在佛山的詠春拳師傅是陳華順,是梁碧的爸爸梁贊的徒弟,據葉問的二兒子「葉正」在書中所寫,葉問尊師重道,雖然梁碧也幫助葉問提升許多詠春拳的技能,但師傅只能有一個,因此葉問從來沒叫過梁碧一聲「師傅」)。


葉準在電影中飾演梁璧


在哥哥葉準出版葉問專書之前,2001 年,葉問的另一個兒子,葉準的弟弟「葉正」,就已經出版一本葉問的書:「葉問宗師內傳(IP Man: Portrait of a Kung Fu Master)」,整本書用英文寫成,是葉正回憶與爸爸葉問相處的總總細節,還有從葉問那聽來的從小學習詠春拳的故事。


右一:葉準、右二:葉問、右三:葉正


佛山一戰成名


1918 年,葉問已學習詠春拳 10 年,那年葉問 25 歲。有一位來自中國北方的螳螂拳師傅來到佛山,他聽聞佛山很多武術家,想來見識看看,找到最好的大師。但他看完許多武館之後,覺得沒有人有資格讓他拜師學拳,於是開地圖砲公開挑戰佛山所有門派,派人出來跟他挑戰。

大概從來沒有人公開在佛山挑戰各大門派,有些門派推出來的不是太年輕就是太老。就算自認可以贏的也不想出來,畢竟萬一打輸,武館生意會變差,還會變成佛山罪人,讓人看不起。

這時一位在佛山的中醫師,也是葉問的朋友,建議葉問代表佛山接受挑戰。

葉問:「如果我學武術不是為了要跟人打架,和幫助別人,那我幹嘛學?」

葉問接受挑戰。

公開比武的那天,螳螂拳與葉問在擂台上,底下擠滿佛山鄉民觀戰。螳螂拳師傅使出鳳拳攻擊,葉問膀手防禦,再一拉一打,螳螂拳師傅摔飛出舞台,跌到一張觀戰鄉民的桌子上,還摔斷三根肋骨。不到 3 分鐘,比武結束,葉問勝,佛山勝。

由於比武太早結束,主辦人希望葉問留在台上,表演幾招詠春拳法,不然底下佛山鄉民會不開心,也順便讓原本晚一點才要上場的舞龍舞獅和其他表演,準備提早上場。

這一戰,3 分鐘,佛山每個人都認識了葉問,與詠春拳。


甄子丹與葉準在佛山葉問博物館前黐手


詠春拳的獨特練習:黐手


早期的詠春拳是一套「二世祖功夫」,因為練習詠春拳時,與師父對練黐(ㄔ)手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。

不像跆拳道可以學員們互拿踢靶練習踢技,黐手是幫助練習的人在安全狀況下,模擬戰鬥的過程,由被動笨拙到主動靈活,和師父一對一黐手可以快速點高詠春拳技能。

黐手沒有固定的招式,完全就是看當下兩個人的位置、距離、時間,搭配詠春拳的招式對打練習。終極目標要能做到將詠春拳的招式完全內化,面對敵人攻擊時,能毫不猶豫地出拳反擊。




一對一黐手的時間必須很長,學員進步才會快。因此詠春拳師傅會收取較高的學費。簡單來說早期就是富二代才有閒錢與時間練習的拳法。

而且除了富二代還不夠,詠春拳的傳統只能傳給自己的後代,若要傳給外人,也不能廣傳,要慎選未來能繼續傳承詠春拳的弟子。前面提到的梁贊,後來也只將詠春拳傳給兒子梁春、梁碧,另一個外人就是陳華順,總共也就 3 人。

葉問回憶陳華順與梁碧的教拳方式,陳華順教育程度雖然不高,但卻能用淺顯易懂的言語教學;有讀過書的梁碧,教學的語言比較哲學。陳華順幫助葉問練形,梁碧幫助葉問練心。

從葉問開始,他鼓勵弟子間彼此對練黐手,如果武藝不錯,也可開設武館收學生,而葉問收取的學費也不貴,在 1960 年的香港,每月平均薪資是 200-250 港幣,葉問晚上的課程每個月只收 15 港幣,有時甚至還會打折。


葉問去拜訪學生在澳門開的武館


對的時間、對的位置、對的距離


許多年輕時在香港跟著葉問學習詠春拳的學生,後來去到世界各地留學工作,也把詠春拳帶到世界各地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小龍。




李小龍跟葉問練習詠春拳的時間沒有很久,但李小龍去美國之後,自創的截拳道基礎之一,就是來自詠春拳。

初學者剛開始在學習詠春拳會覺得很枯燥,跟其他武術相比,詠春拳的拳法不威猛、不帥氣,李小龍學幾堂後就不去了。

直到有一天他與人起衝突,過程中用詠春拳的招式擊敗對手,才驚覺原來這麼枯燥的拳法居然有這麼大的威力,才又繼續跟著葉問學習。

李小龍去美國之後,拍了電影成為大明星,還是不忘他沒學完的詠春拳。有一次回香港,他想請葉問用攝影機拍下詠春拳最高級的拳法「木人樁」,並送葉問一棟房子當作回報,但葉問沒有答應。

對葉問來說,詠春拳從來就不是他用來賺錢的工具,雖然他在香港的經濟狀況不比小時候在佛山的優渥生活,但夠用就好,是葉問生活的態度,也反映詠春拳的精神:對的時間、對的位置、對的距離,就可以產生夠用的威力。


葉問打木人樁


忠誠、不自私,贏過自己。


詠春拳除了拳法之外,還有一套刀法叫做「八斬刀」。葉問一生只將刀法傳授給 5 位弟子。

曾經有一位弟子跟著葉問學習八斬刀法,但他發現那時的葉問身體狀況越來越差,而刀法比拳法練習起來更耗精力,他擔心葉問會受傷,因此找了個藉口不去學習刀法。

葉問問他:「我知道我活不久了,你不想跟我學刀法嗎?」
學生:「師傅,其實就算你無法教我了,我知道你的兒子會繼續教我。」

這個學生的態度,就像葉問當初忠誠陳華順,只叫他師父,但也感激梁碧教拳不自私的態度。


戰鬥就像控制兇猛無情的火


嚴格來說詠春拳並不是一種防身術,而是一種能殺殘人、控制人的武術。

葉問喜歡看火,火的燃燒方向和大小沒有規則,像對手的進攻一樣,都要能控制住。當時葉問的學生有擔任消防員的,如果要去救災,還會通知葉問去現場觀看。

但葉問從來不鼓勵學生主動去挑戰其他武術門派,我想除了從小習武詠春拳之外,也跟葉問的成長歷程有關。

生於中國佛山 1893 年的葉問,歷經清帝國衰敗、列強割據、日本入侵、國共內戰、共產黨全面接管中國,每一歷史轉折都影響當時的中國人,葉問也是。在日本入侵中國之後,人民的財產被沒收,葉問的家產也不例外。

從來不需要受雇工作的葉問,當時在佛山因詠春拳術高超而很有名氣,財產被沒收後,不得已只好擔任警察隊長,在追捕一名綁架通緝犯時,面對對手的左輪手槍,葉問只憑手指就將左輪的轉輪彈飛。但事後葉問只說因為槍枝老舊,跟詠春拳無關。

1949 年共產黨全面統治中國後,葉問不想住在共產黨治理下的中國,離開佛山去英國治理的香港尋求更好的生活。


兒子沒寫到的故事


關於葉問從佛山到香港的故事,《江峰时刻-历史上的今天(10月1日)一代宗师、中统特务,一个被刻意遗忘的爱国者─葉問》的影片,有更詳細的描述。




葉問一生,跟別人競爭少,都是在跟自己競爭。當巨變的歷史永遠走在葉問前面,做好防守,找到對的時間、位置、距離,才是最好的攻擊。

跟自己競爭,攻中有守,守中有攻,贏過昨天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勝利。


閱讀更多詠春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