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2月23日

詠春拳的起源─五枚是詠春拳的宗師,是史實還是傳說?

 
作者:潘釔天

(本篇文章的部分內容為 ChatGPT 生成,圖片皆由 Midjourney 繪出,手指的部分都很有 AI 風格。)




政策與社會學家 Benjamin Judkins 博士曾發表一篇論文 Creating Wing Chun: Toward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Martial Arts,中文譯為「創立詠春拳:探究南華武術的社會史」。探討兩份傳統中國武術中的「挑戰戰鬥」的歷史記錄。


用武術解決社會事的代價是什麼?浪漫的俠義還是賠償?


一份是五枚與嚴詠春故事,一份是紀載於報紙上的私鬥故事,兩者故事都涉及到私鬥,可是結局卻有完全不一樣的代價。哪一種才是真實的情況?以及武術帶給社會的影響是什麼?

嚴詠春從五枚師太身上習得功夫,擊退要逼婚的地方惡霸,最後跟她的未婚夫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這是我們所熟知的詠春拳被創造出來的浪漫故事。

然而在差不多的清帝國時期晚期,一家蘇州的茶館中,兩個人因18文錢爭吵起來,決定用打鬥來解決。經過幾輪比賽,一個人成功地用猛烈的踢擊將另一個人擊斃。




在茶館中的人都感到恐懼,他們盡力逃避司法調查。然而,死者的親屬出面,打算從這場不幸中獲得賠償。他們抓住殺人犯,把他鎖在鐵鏈上,連續兩天兩夜地綁在已經移到茶館上層的死者屍體旁邊。

為了平息他們受創的情感,人們達成了一項賠償協議:附近居民支付 150 美元的賠款、茶館老板支付 100 美元的賠款,致命攻擊者支付 50 美元的賠款。(作者用在文章中用 dollar)

說好的浪漫呢?怎麼結局跟嚴詠春的幸褔快樂的日子差這麼多?


缺乏史料的故事能夠被大眾接受且毫不質疑?


這兩種故事都是真的?還是都是假的?或是有真有假?不管真實性,嚴詠春的故事被後代學習詠春拳的人廣泛的相信並且流傳,為什麼一個缺乏史料的故事能夠被大眾接受且毫不質疑?

然而,就是因為能夠參照的史料太少,嚴詠春的故事才能被廣泛的流傳。為了要讓民眾對武術有興趣,就必須提供一種想像。

五枚與嚴詠春可能真實存在,當時的「知識分子」,也就是現在的「知識型網紅」,為了要達成一些目的,營造一種風向、流行、討論的話題,用五枚與嚴詠春當作故事創作的載體,讓民眾對於詠春拳有行俠仗義的形象、女性也能學習武術並運用的形象,也已可能是為了表達一種進步價值,女性也能學習武術並解決日常騷擾,不需要官方或男性介入。

在清末民初的時代,中國南方武術在社會上扮演著多種角色和功能,往往被視為一種身體技能、文化、工具和身份認同的結合體,具有多種社會功能,包括:

  1. 自我防衛和保護:武術作為一種實用技能,能夠提供個人自我防衛和保護,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犯罪率較高的城市。
  2. 身份認同和社交聯繫:武術也被視為一種身份認同和社交聯繫的方式,能夠幫助人們建立和加入社交圈子和團體。
  3. 政治和革命活動:南方武術往往與政治和革命活動有關聯,例如清末辛亥革命時期,南方武術的一些門派成為了反清抗日的組織。
  4. 表演藝術和文化遺產:南方武術也被視為一種表演藝術和文化遺產,例如嚴詠春的詠春拳和白眉拳、葉問的詠春拳等,這些武術門派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
武術是社會變革和建設民族自豪感的力量


兩個故事中都提到了武術在處理「社會事」的作用。武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或技巧的傳承,它更是一種文化和社會運動。武術可以成為推動社會變革和建設民族自豪感的力量,但同時也可能被用於支持暴力、排斥和排外的意識形態(例如:義和團)。

極端主義者可以使用武術來推動其意識形態,並透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支持者。同樣地,某些政治運動也可以使用武術來激勵和凝聚其支持者。

武術需要不斷變化與傳承的原因,是因為武術總是和社會、經濟、政治和美學的推動密切相關。

隨著全球化、現代化和社會變革的挑戰不斷出現,人們參與武術的原因也在不斷改變。武術修煉者也必須不斷做出選擇,包括何時創新、何時堅持傳統,以及如何將武術呈現給民眾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