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11月24日

終末的女武神─二戰時期美國與日本的決戰

 
作者:潘釔天




看完動畫版的「終末的女武神」第一季,前三組對戰與結果讓我聯想到二戰時期的美日大戰。先說結論,想要打贏美國,終究還是要靠日本的大和魂。


武力值破百的呂布居然是中國代表


前三戰的對戰組合如下:

  1. 呂布 VS 雷神索爾(勝)
  2. 亞當 VS 宙斯(勝)
  3. 佐佐木小次郎(勝) VS 波賽頓

第一戰的呂布被推舉為「武力」最強的中華(中國)的人類代表,我認為是反映日本當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,想拉攏中國一起反抗西方在亞洲的殖民。

中國繼承龐大的歷史遺產以及隋唐帝國時期對日本的文化輸入,但武力值破百的呂布居然是中國代表,表示日本對中華的想像,對比當時積弱不振的中國,只剩下人口眾多的紅利所堆積的孔武有力的期待,而非在精神或智力上的寄託。


學習西方進步的武器,最後還是敵不過創始者。


第二戰依神的形象爾創造出來的人類代表亞當,終究不是神。代表的意象是引進或學習西方進步的武器,最後還是敵不過創始者。

而雷神索爾和宙斯在戰鬥過程的共同點,就是可以不斷蛻變型態,提升速度和力量,這是代表西方世界為首的美國,在二戰時期的工業力量。

美日在二戰時期的對戰,日本也有佔上風的時候,但隨著時間流逝,缺乏戰略物資的日本無法像美國能大量投入資源戰鬥,即使最關鍵的珍珠港重創美國海軍,以第三戰的佐佐木小次郎戰勝海神波賽頓來演繹,佐佐木小次郎是在精神上集合所有與他對戰過的日本劍士,凝聚出可以孤注一擲的大和魂,才能擊敗從未有過敗績的海神波賽頓。

即使戰後過了 70 幾年,還是可以在日本漫畫中看到日本人對過往的野心和檢討,也許作者沒有這樣的企圖,細節上也有許多無法直接與史實連結的部分,但我覺得從這樣的角度看這部作品,就不僅僅只是主角們大亂鬥的看熱鬧,反而有更多歷史的假如與想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