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4月28日

設計政治學:從大學競選海報學到的事


作者:潘釔天




《設計政治學: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、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》講述世界上沒有設計歸設計,政治歸政治這種屁話 大部分的設計,從字型、字體、語言、顏色、圖案、照片都能引導觀看的人做出可預測的決策,或藉機暗示某種價值觀,不論是識字或不識字、人類或非人類。




1 號候選人的海報呢?


最近在我家後院散步,只要有佈告欄,都會看到 2 號參選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海報,沿途看了好幾張,還有貼選舉公報,兩組候選人的政見都有,突然覺得很好奇,1 號的海報呢?




1 號其實就在旁邊,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教堂名信片,或是什麼系要辦活動。海報以教堂當背景,卻也讓教堂變成主角,let's vote 如果算是口號的話,剛好又壓再教堂上方,看起來是要選校園最佳建築。另外海報尺寸太小,與 2 號相比真的太像明信片。

海報太小的壞處,就是左小角的「東海大學學生會」的海報專用章標籤,就訂在最左邊兩位同學的雙腿上,是想要暗示什麼嗎 XD

另外海報裡的人太多,服裝看似顏色一致,但有些人穿外套,褲子沒統一,還有人拿包包,像是臨時抓來的同學。

有些人衣服上還有無法辨識的字,整體看起來顯得資源不足,就更像系學會辦活動,缺少競選學校重要職務的層次。

海報上不同的字體太多,看不出有什麼意義的黃色線條太多。

整張海報僅剩背景的路思義教堂最清楚。




2 號海報好在哪裡?


2 號以人當主角,而且是以候選人當主角,海報左邊候選人的編號、中英文名字、QR code,大氣清楚表示;「起身向前」的口號就在海報上方;海報右邊是兩位正副候選人,男生坐前面,女生坐後面,都是穿白色 T-shirt,女生衣服上的文字還有暗示「持續學習成長」的感覺。

比 1 號相對大 4 倍的海報,周圍留白的區域,剛好讓「東海大學學生會」的海報專用章標籤蓋在完全空白的地方,不會遮到任何重要的人或資訊。

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,候選人背景的綠樹,跟同樣是綠色的佈告欄,一前一後搭配,減少過多顏色的雜亂感。

所有的資訊都很清楚地傳遞:我們準備好了。




性別政治學


2 號海報的不同性別座位前後安排有討論空間。以《設計政治學》中作者舉例 Facebook 的交友邀請的符號,Facebook 的設計師 Caitlin Winner 發現是一位男生在前面,一男一女在後的三人團體圖示,有一種「女性躲在男性陰影中」的暗示。

後來 Facebook 改成一位女性在前面,兩位男性在後面的三人團體圖示。


修改前 / 修改後

目前網頁版的 Facebook 交友符號已改成兩人小組,女性在前,男性在後。而手機 APP 版的交友符號,卻是兩個扁平化無性別區分的人類圖示。


閱讀更多文章